有一次在国内带一个加拿大小朋友去吃自助。因为是去一个素食自助餐厅,所以小妮子特别好奇,每个菜都尝了又尝,不相信中国人能拿豆腐和香菇做出BBQ的味道。而且菜色又很丰富,不知不觉她就都吃高了。水足饭饱后,她揉着肚子嚷嚷道:“I’ll barf if Ieat another bite。”吃完饭走出商场,看到一家Subway(热狗连锁店),小妮子盯着柜台里的曲奇就走不动路了。缠着买了一块,吃得津津有味。我忍不住嘲她:“I surpose you will barf rightnow!”没想到她振振有词地说:“I amnot too full.My dessert stomach is empety!”
在美国过圣诞节的时候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舞会,并认识了个学长。据说他有意大利血统,反正帅得跟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有一拼。我和他跳了两支舞,聊了一会儿,觉得很谈得来,就互换了电话号。几天后,在路上遇见,我们寒暄了几句。他邀请我共进晚餐,并且说由他买单的。即使来美国没多久,我也知道这样的邀请是一种试探了。但对是否开始一段异国恋,我还心存犹豫。同行的朋友见我和“雕塑男”寒暄并听说要共进晚餐后,露出一脸讳莫如深的表情。“雕塑男”走后,朋友说了句:“He is a Destin Allen。”我没太听明白,因为据我所知“雕塑男”不叫这名字。后来,朋友对我解释,所谓“Destin Allen”是那种不用大脑认识女性的男子,或者说他们和女生搭讪的目的只有一个。
尽管美国的商业气息浓厚,但宗教力量也不可忽视。大学里也有相关的社团或者信仰促进小组。刚开学社团日的时候,遇到路上有学生发传单。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个基督教的社团。我很好奇,就问发传单的同学是哪个教派的。那个华裔女孩儿嫣然一笑:“I ama follower of Jesus Christ。”我一愣,呃……难道是个新教派?后来虽然没有加入这个社团,我依然和发传单的 Hellen成了朋友。从她口中,我得知:现代的美国年轻人,往往不像老派基督徒那样执着于教派之别。他们喜欢自称 “follower of Jesus Christ”,即“耶稣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