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21|回复: 5

[转帖] 再见了,风光20年的贺岁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贺岁档。
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贺岁档”已经走过20年的风雨历程。
20年,中国电影由寡渐盛,由弱变强,在电影对现实的光影镜像下,20年间中国社会与人情的沧桑变迁,也被一一演绎。
贺岁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档期,许多精彩的电影都曾在此上映,不少难忘的瞬间也都在此定格。
当我们翻开有关贺岁档的欢笑纷扰,寻找的到,或许就是自己逝去的样子
01
从一个喜剧导演开始
从美术助理入行,总是喜欢跟在一堆大院子弟后面,那时候,大家都喊他“冯裤子”。
冯裤子拍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以400万的成本收回了3000多万的票房,从此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名叫冯小刚的导演。
炮制“贺岁片”,让冯小刚尝到了甜头。
此后多年,他与观众相约“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鲜花与掌声,让他不曾体味过“一声叹息”。
转折,从2003年的《手机》开始。
影片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时,有学生向冯小刚提问:“《手机》和以往的贺岁喜剧不太一样,结尾时较为沉重,这样的影片还是贺岁片吗?”
冯小刚:“很多人都叫我怎么做,但是他们没资格教我,贺岁片就是我开始拍的,所以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拍贺岁片。
言语之中,冯小刚的锐气和野心尽显。
冯小刚出身草根,早期的镜头对准市井间的小人物,成功博取了都市大众的情感共鸣。
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婚外情的故事,不仅为冯小刚赢来了票房和声名,同时也为十几年后的一场骂战设下伏笔。
张艺谋的《英雄》,推动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进程,“中国式大片”时代的到来,令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导演趋之若鹜。
冯小刚,亦不例外。
2004年的《天下无贼》后,冯小刚花了两年时间,拍摄了电影《夜宴》
《夜宴》并没有在当年的贺岁档上映,而是把档期舞台“让”给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后者最终取得了2.9亿的创纪录票房。
而《夜宴》的票房数字定格在1.3亿,也不及前一年“恶评如潮”的《无极》(1.75亿)。
未达预期的票房,并没有让冯小刚的“大片”之心受挫,《集结号》(2007年)与《唐山大地震》(2010年)的成功,也让冯小刚找到了新的方向:脱下古装,着眼近代。
▲《唐山大地震》片场
从2012年的《一九四二》开始,冯小刚意欲在艺术视野中表达自我思考,但重大历史政治题材面前,冯小刚骨子里却依旧是一个精明商人。
在《一九四二》票房遇冷之后,一部紧急上马的《私人订制》(2013年),仅植入广告收入就已达到了8000万。
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让冯小刚做足了指点江山的腔调和姿态,但最终观众失望地发现,他还是在跟主流意识形态眉来眼去
直至2017年的《芳华》,冯小刚模糊了所有尖锐的矛盾,将不同基调的历史篇章,都涂上了朦胧的暖黄色。
整部电影变成了一部集体怀旧影集,最终成功赚走了观众的眼泪与金钱。
十几年前的那根伏线,在去年夏初“瓜熟蒂落”。
一场骂战最终引发圈内海啸,至今余震不断,而《手机2》不见了踪迹,冯小刚的风光不比往昔。
作为大陆贺岁片的代表人物之一,冯小刚的每一次转变,其实也是贺岁档的一次转折。
从最早的都市喜剧,到反思社会的现实题材,从虚幻缥缈的古装大戏,到冲击艺术高峰的野心厚作。
题材和类型的逐渐多样,不仅仅是冯小刚的个人选择,同样也是贺岁档进程的印证。
观影水准日渐提高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在电影院中大笑或大哭,他们更加追求视听感官体验后的思索与影响
亦如2017年贺岁档大热的两部影片,《芳华》切中了人们的情怀,《前任3》则拆解了人们的现实。
与此同时,冯小刚个人的起落荣辱,也是中国社会20年进程的一个缩影。
从无名之辈到名扬天下,冯小刚的人生之途,搭上了社会经济繁荣浪潮的快车,而在各行各业中,也有千千万万个“冯小刚”。
在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中,他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
冯小刚的后期作品,执意追求具有史诗象征意味的厚重题材,亦是个人从“富”到“贵”的自我镀化。
这也与张艺谋,陈凯歌等科班出身的人,恰好错向而行。
张,陈等人是以拍艺术片作为生涯起步,后来转为拍摄商业片,而冯小刚则从商业片起家,到了创作生涯后期,其艺术野心才开始彰显。
没钱的人想有钱,有钱的人想出名,出名的人还想载入青史,这就是场永无止境的追逐之途。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02
被嫌弃的“贺岁档”
放眼望去,属于2018年12月的贺岁档,只剩一帮“虾兵蟹将”
最具卖相的商业大片,是华纳的压轴大作《海王》,又或是从国庆逃档而来的《云南虫谷》?
最有看点的喜剧电影,是肖央自编自导自演的《天气预爆》,还是葛优带着岳云鹏的《断片之险途夺宝》?
最高口碑的暖心之作,是已经上映了30年的《龙猫》,还是5年前出品的《狗十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贺岁档的前线战役:没人玩了
张艺谋的《长城》没能在贺岁档捞到彩头,成龙的《铁道飞虎》和《机器之血》,更是连“扑”两年。
姜文的《让子弹飞》(2010.12.16)和《一步之遥》(2014.12.18)都是在贺岁档上映,而《邪不压正》则移至暑期档。
陈凯歌的多年心血《妖猫传》,在拼战2017贺岁档的下场,想必各位也都有目共睹。
大导演们纷纷“马失前蹄”,众人避之不及的态度,让这个传统的热门档期渐渐沦为鸡肋
在距离“全年票房600亿”目标还差约40亿的压力面前,总局也放开了一批进口片的份额,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没有的。
▲进口片《海王》12.7上映
“萎缩”,成了2018年贺岁档的一个代名词。
风风火火,快速膨胀了20年的贺岁档,仿佛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踩下了急刹车,即将面临盛世坍塌的尴尬局面。
贺岁档的票房产出越少,就越难以吸引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片,但越是没有强片定档,贺岁档的票房就会变得越少。
而“萎缩”一词,又何尝不是2018年,悬在每个人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呢?
一场顺风顺水的远行之旅,在此处遇逢阴雨,本该狂欢的贺岁档,却硝烟渐散,要用“一团和气”为2018年画上句号。
而在岁末的一片祥和里,又掩藏着个体的迷茫和焦虑,覆盖着集体的踟躇与不安。
03
新风口:春节档
最早的贺岁档是指12月中下旬,到来年1月上旬的一段档期。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容,现在的贺岁档拉长到从11月下旬,到来年春节假期结束,在这一段档期内,强片大规模集中上映。
前文中讨论的都以前半段贺岁档为主,而近年来春节档的强势崛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档期。
其实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春节档根本无人问津。
2010年的大年初一,与西方的情人节重叠,当天只有《大兵小将》一部电影上映。
依靠着《阿凡达》的“余热”,当年春节档报收票房3.3亿元,同比增长53%。
▲《大兵小将》
2011年,有三部影片定档大年初一。
分别是《我知女人心》、《熊猫总动员》和《神奇侠侣》,但表现平平,档期票房比前一年还缩减了500万。
▲《我知女人心》
2012年,压根没有影片在大年初一上映。
春节档的悲惨命运,终于在2013年得到改写,这也得益于一个人:周星驰
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在2013年春节档豪取票房7.83亿,最终累计达12.46亿,春节档从此跃居一线档期行列。
2014年的春节档,《澳门风云》《爸爸去哪儿》《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纷纷涌入,正式开启“神仙打架”的档期模式
当年2月5日上映的《冰雪奇缘》,也是春节档的最后一部进口片。
此后春节档的故事,我们便不再陌生。
《澳门风云》拍了3部,郑保瑞的《西游记》也拍了3部,周星驰的《西游》拍了2部,衍生电影和个人品牌的轮番输送,不断撑起了春节档的体量和内容。
2018年的春节档,狂收票房56.5亿,并助力全年最短的二月,单月票房成功突破百亿。
而放眼2019年的春节档,大片扎堆的状况愈演愈烈,已经近乎于“惨不忍睹”
▲2019年春节档上映影片一览
宁浩、韩寒、成龙、周星驰……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名字,与凄凄惨惨戚戚的贺岁档前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档期坐大,强片扎堆,人们只恨春节假期苦短。
事实上,明知春节档强敌如林,不少影片还要削尖脑袋挤进去,也是“赌徒心态”的一种反映。
不少电影通过自身的包装和夸张的宣发,企图在春节档的消费狂欢中分一杯羹,其实只是功利心态驱使下的投机狂热
如果影片质量真的过硬,档期的影响作用便会弱化,近如《无名之辈》,远如《我不是药神》。
事实上,春节档并不是一场免费的黄金雨。
也不是每部电影挤进去都能大捞一笔,而面对强片的挤压下,很多原本可以有更多排映空间的中小成本影片,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残酷碾压,最终沦为炮灰。
2018年春节档中,郭德纲号称集结33位明星主演的喜剧力作《祖宗十九代》,便是最为鲜明的例子。
影片在“买电影票送相声票”的热情推广下,最终仅报收票房1.69亿
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春节档,它既是掘金的天堂,也是欲望的坟场。
竞逐风流的电影人,一代风起,一代潮落。
当我们回首20年贺岁档的历程时,有无限的喜悦,也有唏嘘的感伤。
但唯有佳作,会被世人铭记,而所有虚妄,都将化为泡沫。
20年前,我们急匆匆地出发,一路高歌,一路欢笑,本以为明天只会越来越好,却未曾预料,“转折”来得如此之快。
霎时飞雪来,尽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今天的我们,似乎要对“狂欢已久”的贺岁档,道上一声再见。
在这场如梦似幻的盛宴中,许多人似乎渐渐丢失了自我坐标,被名利驱使,为拼赌着迷。
风雨兼程,惶惶此生,惟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该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微信搜索关注:第十放映室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15469_1s31b: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让冯小刚做足了指点江山的腔调和姿态,但最终观众失望地发现,他还是在跟主流意识形态眉来眼去。
---------------------------
原来在本文作者眼中,不论是非,一定要跟主流意识形态对着干的才叫有思想的导演。

拂晓之歌:可见试图误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远不止是那些商业资本的逐利行为,其实隐藏在种种所谓学院派还有所谓精英人士意见后面的,还有另外一只更可怕的,竭力推行反华意识形态的黑手。估计不少网友原先都对《第10放映室》有好印象,但是在此恳请大家仔细想想看,该节目中那种吹毛求疵式的批评,喜欢放大国产商业片的缺点将之贬得一无是处式的言论,此类妄做惊人之语的舆论风气,对国产电影的发展是不是以破坏性居多?看不起商业片,也看不起主旋律的意识形态,是不是也常常暗藏在节目之中?联想起边芹女士分析法国商业电影产业衰败时,提到的借捧文艺片而打击一国的商业电影的做法,再来看看这种舆论导向是不是如出一辙呢?
就拿今天这篇文章来说,第十放映室显然就是打着反对粗制滥造商业电影的旗号,借讨论贺岁档来对于整个中国国产电影的市场进行唱衰。其对冯小刚的态度是特别突出吹捧《芳华》,另一边又暗示冯小刚在远离主流意识形态上做得还不够(顺便倒也揭穿了冯小刚是个试图左右逢源的投机分子)。此文着重宣传负面材料,大肆唱衰春节档的同时,却对2018年春节档狂收票房56.5亿的事实用一句话简单带过,对于现象级的《红海行动》甚至连提都没提,大家想想看这又是为什么呢?!

鹊桥仙:主流比如爱国主义 对这些人来说是要批判的,他们都是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家伙。
发表于 2019-1-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9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说什么好。
发表于 2019-1-2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爷老了一倍,柏蚊却差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5-1-23 00:52 , Processed in 0.1006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