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开为大麻合法化背书的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了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大麻评论师杰克•布朗尼的日常生活。作为《丹佛邮报》的大麻评论师,31岁的布朗尼会像写乐评、影评那样,写文章推荐新出的大麻,描述吸大麻的感觉,而且还是别人付钱给他吸大麻。 布朗尼向《纽约时报》透露,他在来丹佛之前曾读过美国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在路上》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自传性小说,描述描写一群美国年轻人为了追求个性横越美国大陆,一路上狂喝滥饮,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最后作鸟兽散。 巧合的是,布朗尼成为一名大麻评论师的过程也颇为荒诞:他在美国爱荷华州长大,中学毕业后尝试做模特,但没有成功,搬来科罗拉多后上了一所技术学院,但又退学了。接下来的几年,他成为侍者和酒保,并深入接触到大麻销售的灰色生意。小说《在路上》中,主人公浪子萨尔在丹佛感叹:“丹佛在沉落,丹佛在沉落,我在走向死亡。”现实中,布朗尼却在丹佛成为美国第一位大麻评论师,为此,他获得不小职业成就感。 2014年1月1日起,美国科罗拉多州娱乐性大麻合法化的法案生效,当地媒体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便公开招聘大麻评论师。由于熟知大麻市场行情,知晓各种优质大麻,布朗尼应聘成功。对此,布朗尼自称为在这个历史时刻(娱乐性大麻合法化——观察者网注)扮演一个角色感到非常幸运、无与伦比。“我喜欢大麻,我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题材。必须有人为它辩护,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这个人呢?” 布朗尼在测试完大麻后,在家中后院抽烟休息 下面是《纽约时报》报道文章: 杰克•布朗尼(Jake Browne)坐在一张黄色山羊皮椅子上,手指悉心拨弄一支大麻花蕾。“我在找虫子、霉斑之类我不想摄入的东西,”他身体前倾,把手上硬币大小的花朵迎向光线,顿了一下,“它挺干净的,”他总结道。接下来,31岁的布朗恩把这支花蕾举到鼻边,吸了口气。然后打开电脑。“略带柠檬甜香,”他输入,之后把这支大麻塞进一个小小玻璃烟斗。 “我一般吸一轮,或者两轮,”他点燃烟斗说。“我在观察它怎样燃烧,品味它的味道,它采摘得好不好——也就是说,你可不想尝到化肥或者化学制品的味道。”他吸了一口气,等了等,然后又转向电脑。“很上头。没有最初的身体效果,”他写道。 这就是布朗尼的工作(或者说至少是他的部分工作)。他常住美国科罗拉多州——自一月开始,大麻在这个州实现了合法化——还是喜剧演员兼制作人,同未婚妻一起合开了一家邮购大麻制品公司。 丹佛也是《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科罗拉多州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聘请的首位大麻评论家。也就是说,布朗每星期都要坐着大巴从自己位于丹佛高地的家中出发,穿过一条名叫绿色庭院的街道,来到市中心若干大麻药房中的某一个,挑选自己要鉴定的产品。是的,别人付钱给他吸大麻,然后他写文章,描述药物高潮的感觉。 “人们最常对我说的是,‘伙计,这可是天下最好的工作了,’”布朗尼坐在自己的起居室里说。“根本不明白这回事的人就会说,‘你能给我点大麻吗?’” 《丹佛邮报》自从12月创办子网站“大麻使用者”(The Cannabist)后聘请了两名大麻评论家(该报正在寻找第三个,此外还在找专写大麻与亲密关系的性专栏作家)。引进这一职位引起了风波,特别是身为一家主流报纸。 里卡多•贝萨(Ricardo Baca) 是报纸新上任的大麻编辑(他是一位老员工),他说,这只是出于新闻意识。“我们报纸有餐馆评论家和品酒家,”他说,“我们还有一个获奖自酿啤酒博客。从这个逻辑上说,你确实需要一个大麻评论家,也许还需要好几个。” 杰克•布朗尼迄今已经为《丹佛邮报》写了27篇评论 布朗尼走上这条路的过程很不可思议。他在美国爱荷华州长大,中学毕业后尝试做模特(做模特起家的阿什顿•库彻就来自他的家乡)。但他没有成功,于是就搬来科罗拉多(“我当时刚读完《在路上》[On the Road],”他说),上了一所技术学院,但又退学了。接下来的几年他一直做侍者和酒保的工作。 他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是帮一个开大麻药店的朋友记账,当时娱乐用大麻还没有合法化(“他们得按人名来管理档案,”布朗笑着说)。他并不沉迷大麻,但是喜欢其中买卖的部分。他成了这家公司的市场总监和总经理,开了博客,还在药店旁边做大麻咨询的生意。 后来他看到Facebook上征集大麻评论师的广告(“不然还会是哪儿?”他开玩笑)就递了一份自己设计的平面图像简历——包括一张印着一片培根的大照片(只是为了好玩,他说)。但打动了编辑的不是猪肉(也不仅仅是他的文笔)。“他已经是大麻的权威了,”贝萨说,“他拥有宝贵的业内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