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8|回复: 1

[ZH] 《咬文嚼字》主编:年底大家补堂语文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热点。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虽并非热门话题,却也时不时占据舆论焦点。尤其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网络热词、自造词、音译词更是层出不穷。稍微一个不留心,大家说的口头词是什么意思你就弄不懂了。
        对于这些现象,一直为社会、公众纠错的《咬文嚼字》杂志是如何看待的?在十大语文差错榜单发布后,观察者网编辑联系到《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请他谈一谈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咬文嚼字》从2006年开始坚持公布十大差错,又是否对语言规范起到了效果?
        以下是观察者网独家专访黄安靖主编。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
        观察者网:黄老师,您好。今天十大语文差错很受关注,这份榜单是怎么选出来的?
        黄安靖:每年的十大流行语、十大语文差错,都是公开向媒体发布的。根据关注度、典型性选出来的,这些差错大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中的错误。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榜单中有一条是影视剧《红高粱》中松树误为“鬆树”。
        黄安靖:对,《红高粱》这部剧今年也很受关注,这个松树写成“鬆树”也是个典型的错误。上海嘉定有个公墓叫松鹤园,有人在写的时候喜欢繁体字,写成了“鬆”,无疑也把那个字弄错了。在用繁体字书写的时代, “松”本有其字,指的就是松树。头发的发,繁体字作“髪”,发展的发,繁体字作“發”,写繁体字时也经常会错。有人把理发店写成理“發”店,把发展公司写成“髪”展公司。
        咬媒体同行无惧,塑造语文大课堂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榜单中十个有8个是纠媒体的错,咬文嚼字本身也是做杂志,这样会有同行压力吗?
        黄安靖:那倒没有,我们这些差错都是有评选原则的,有流程的,在入选的差错中选择根据关注度、典型性做选择。也不是刻意“咬”哪个媒体,媒体也没意见(笑)。
        观察者网:那除了上榜的这些差错,还有哪些入选但没上榜,您能说说吗?
        黄安靖:年终榜单是年末出来,差错是盘点全年的。备选的比较多,最后确定的比较少。咬文嚼字一年12期,每期三分之二都是纠错的。我们刊物的主要目的就是纠错。年终榜单的十大差错在此前的月刊中许多都出现过,发表过。最后选择的是全年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关注度的几条。
        观察者网:您曾提到了“语文大课堂”的概念,能具体说说吗?
        黄安靖:为什么要弄语文大课堂,我们公布十大语文差错榜单,有人说错误那么多一年只公布十个效率也太差了,有什么意义。我们的意义是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规范语言文化,开设一个全社会的语言大课堂。
        我之前也说过,开设“语文大课堂”,是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2006年我们发布的十大差错中有把神舟六号误成神州六号一条,后来提到我国航天飞船时,基本上很少出现“神舟”误成“神州”的差错了。去年也有一个温州家属杀医生的事情,媒体基本上用的是“弑医案”,但弑是指以下对上。我们咬出来后媒体都改了,效果毫无疑问是很明显的。另外一点,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社会对母语的敬畏之心,激发民众准确、规范地使用母语的意识。
       
        不推荐使用乱改词,表情符号有助交流
        观察者网:说起汉语使用规范,您如何看待网络新词、自造词?
        黄安靖:互联网现在很繁荣,无疑为民众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语言智慧的更大的平台。不像传统的报纸、杂志,是属于精英阶层的,可能一般人无缘进入。但这个网络不一样,网络是没有任何门槛,一根网线、一个网络终端机你就可以发表意见。毫无疑问,互联网让语言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网络首先是一个正面的东西,给社会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极大、全面地推进了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语文的发展。当然网络也有一些问题,因为它门槛低,不合语文规范、不文明的东西也比较多,所以要一分为二地看网络。这样也就是说,大家要重视,谨言慎行,加强自律,既要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还要注意文明,语言活动要符合语文规范,也要符合社会公德。
        观察者网:上个月广电还发了通知,广告中不能出现晋善晋美这种词。您怎么看乱改成语这件事?
        黄安靖: “晋善晋美”、“不明觉厉”“人艰不拆”这些词,其实是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不推荐使用。而且这些词表意不明确。我去年听过这些词,但是后来没怎么关注,今年突然又听到,而忘记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观察者网:现在还有一种音译词、字母词,您怎么看?
        黄安靖:保持汉语的固有形式固然是好的,但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不同语言的人交流越来越多,音译词、字母词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汉代佛教传入中原的时候,梵文版的佛经也经历了汉化过程。但汉化有一个过程,那这中间怎么办?还没有找到好的词形翻译时,需要临时使用外语的原词形式,比如NBA,可能是一个必经阶段。当然不排除有的人使用音译词是为了卖弄,但一般这种字母词是临时、为了方便理解而使用的。总之,外语词需要“汉化”,但可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临时使用外语词,避免不了。
        观察者网:社交媒体的表情符号、火星文等的使用,您怎么看?
        黄安靖:交流是分成不同阶段的。最初,书信交流。书信是一种非即时性的,交流双方处在不同时空之中,写信的时候可以字斟句酌;然后是电话短信,这个阶段交流更加即时;然后是QQ、微信,新的交流工具的出现也带来了交流方式的变化,更加直接。这些工具自带的表情,也能让交流双方增进亲切感。打电话的时候,我的表情、我的手势对方都是看不到的。现在这些表情以及常用的语气词能弥补一些。比如“哒”、“好哒”,用起来感觉也有变化。社交软件的这些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填补交流双方的时空差异,能帮助双方更好地交流。
        观察者网:但是现在微信QQ的使用,很多人手机党、键盘党几乎都不写字了,您怎么看这对中文汉字的影响?
        黄安靖:数字化带来的这种影响是必然的。比如现在让你写一个“程序”的“程”,一笔一画地写,左边一个禾,右边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王。写的过程中就是一种记忆、一种再现。但是打字呢,是一整个字甚至一句话一下出现,就没有写的那个过程了,这个再记忆再认识的过程的缺失,会导致语文能力的降低。但数字化的出现,毕竟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错误更多?
        观察者网:《咬文嚼字》是杂志,属于传统媒体,观察者网是网媒。一直有种声音说,纸媒比网媒严谨,网媒跟纸媒相比更容易出错,您怎么看?
        黄安靖:杂志、纸媒这些传统媒体有严格的编校制度。以前的编辑部有“三校一读”制度,光校正就先后三次,然后还有一遍审读。你们网站有“三校一读”吗?(笑)
        传统媒体的把关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读者也对传统媒体有憧憬的。我记得以前有的编辑每年的出稿量是80万字,也就相当于2本书吧。对编辑来说,是慢工出细活。前一阵子我去参加一个中宣部座谈会,会上有编辑说现在他每年出稿量是三四十本。这工作量算来,比以前翻了10多倍。现在因为经济效益,图书质量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对网络媒体来说,最主要的没有把关制度。像观察者网这样的新闻网站,编辑做新闻的时候会审读一遍,能改正一些错字。但是网络上更严重的是网民自生产的内容。比如网友评论、个人博客,错字非常多。2012年,《咬文嚼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专门对韩寒、郭敬明、周国平等个人博客进行“咬”错。郭敬明的写作中错误最多,最好的是周国平(其博客文字差错率为0.69/10000,也就是每一万字中只出现不到一个差错。观察者网注)。周国平的文字很优秀,写作很严谨,对待网络文字的态度不比对传统图书出版物差。
        观察者网:那对这些名人博客的纠错有效果吗?如果他们不顾这个结果,你们做的意义在哪?
        黄安靖:他们会改的啊。因为我们的纠错是公开的,有公众监督的。这些作家也都有责任感。
        观察者网:这种“找茬”的结果获得了双赢,你们获得了认可,我们得到了改进。
        黄安靖:是。
        观察者网: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刚也提到网络媒体面临的难题,那在最后,您对网络媒体有什么想说的吗?
        黄安靖:有,主要是一句话,对语言文字要有敬畏之心。语言是文化的精髓。
        观察者网:谢谢黄老师寄语。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4_12_25_304474.shtml
发表于 2014-12-2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汉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4-11-26 06:10 , Processed in 0.0172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