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奸之国”的强奸案发率反而垫底? 印度国家犯罪档案局报告显示,去年的强奸案中,有14102名受害者年龄不足18岁,属于未成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印度不少地区存在歧视女性现象,未成年女子首当其冲。 基于性别选择的堕胎、童婚、家庭暴力、被泼硫酸、强奸案等频繁发生,而作案者往往能够逃脱应受的法律制裁。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使得强奸案中受害者和加害者地位常常倒置,社会舆论倾向于宽容强奸犯,而对受害人严加苛责。 印度多个女性权益保护团体认为,政府最新公布的犯罪数据仍大大低于实际情形。在印度当前社会氛围中,不少女性受害者仍出于害怕丢脸、被家族或社区遗弃等心理,而不敢向警方报告强奸案和家庭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国际强奸案发率排行榜中仅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许多专家就此估算了印度隐瞒强奸案的比率,比如一位专家估计印度有54%的强奸案没有记录在案,另一位专家则在《今日印度》的文章中宣称90%强奸案都被隐瞒,而印度奥迪萨邦政府估算的比率则是60%。 虽然这些估算数据并不一致,但无疑反映出印度的真实强奸案发率和警方数据之间有巨大差距,这种异常的差距恰恰反映出印度强奸问题形势严峻。 印度强奸频发,女性安全成忧。资料图。 分析认为,从法律角度看,印度报告的强奸案数超低往往与印度法律对“强奸”的定义相关,结果许多严重的性侵犯行为够不上强奸罪;从执法角度看,报告数超低显示出印度警方和司法系统未尽追责义务,使大量刑事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社会观念的角度看,大量未被报告的强奸案表明,为数众多的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这反映了印度社会对女性总体上存在习惯性的忽视和压迫,而这恰恰是造成强奸案高发的核心原因。 甚至有一些印度政客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90%的强奸案都是双方两厢情愿的结果。印度前首席部长奥姆·普拉卡什·乔塔拉(Om Prakash Chautala)便认为妇女应当为强奸案发生负责,“女孩应当在16岁就结婚,如此她们的丈夫就会满足其性需求,她们也就不会到处乱跑了”。 而对于婚内强奸,《卫报》8月17日的报道指出,大多数印度人认为在婚姻关系内强迫实施性行为算不上强奸,甚至印度的立法机关也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如果用法律解决所谓‘婚内强奸’问题,那么家庭作为一个体系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此,很多理应被认为是强奸的行为都被丢到性骚扰的范畴之内。从这个角度上看,“低强奸案发率”恰恰表明印度法律对“强奸”的定义存在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而这种灰色地带则给图谋不轨者可乘之机,客观上掩盖甚至纵容性侵犯行为愈演愈烈的趋势。 何时摘掉“强奸之国”的帽子?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之后,一直致力于改变印度的形象。在2014年8月15日“独立日”演讲中,他就曾公开抨击“令自己蒙羞”的强奸问题。他强调,印度每个家庭的父母,不要再为女儿受欺侮感到惭愧,应该责问那些彻夜不归的儿子,正是他们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强奸案。 总理的呼吁短期内能改变现状吗?效率低下的印度司法系统积案常年维持在几千万宗的水平上,尽管2013年11月曾经创造过一天审结351万宗的奇迹,但这种上级领导亲自过问下的大规模突击断案并非常态。 而即使排上了队接受审判,由于社会舆论对强奸犯普遍存在庇护,法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往往从轻判决,有时候一些犯罪嫌疑人只要缴纳相当于几百块人民币的罚金就能够重获自由,原本应当威严而不可触犯的法律系统对他们来说毫无束缚力。 2015年3月,拉纳加特一位71岁老修女被8个洗劫修道院学校的暴徒在明知学校内部密布摄像头的情况下轮奸,就证明了这一点。 分析认识指出,如果印度政府对这一问题不能采取长期有力的政策,特别是从男女地位这一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仍将继续隔三差五地出现这类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澎湃新闻 记者高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