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上映之前一直宣传让观众带上3包纸巾,声称里面的故事多么感人,结果把我看笑了。 这种虚假狗血的情节,怎么会真的打动人心呢? 那些真正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定是让观众有深刻的情感共鸣。比如《我不是药神》,比如《流浪地球》,很多情节足以让人哽咽。 不过要说起我印象中哭到简直不能自已的影视剧,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看的《义不容情》,黄日华饰演的丁有健,在他25岁生日当天去电视台录节目的那段独白。 《义不容情》真是港剧经典中的经典。丁有健是个苦孩子,他的爸爸(也是黄日华饰演)嗜赌如命,家庭贫困。蓝洁瑛饰演的妈妈被警方冤枉,法官判了绞刑,她说她要穿上红色旗袍受刑。 后来爸爸也受不了愧疚自杀,丁有健和弟弟以及其他3个孤儿被云姨抚养长大。 一家人相依为命,丁有健又是老大,平时也要多照顾弟弟妹妹,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为了养家糊口,读完初中的丁有健就出来打工,一个人干几份工作,就是想多赚点钱。 有一天,他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叫他去录节目,原来是电视台找了个噱头,找到3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录一段生日感想。丁有健正好在这一天失去了2份工作,他在电视台喝了点酒,往事历历在目,涌上心头。他借着酒劲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台词如下: 我们三个同年同月同日生,别说是命运一样,差不多也好
不过他们一定不肯
他们一个家里有钱,一个自己有钱,高兴就去工作,不高兴就到处去旅行
我?二十五岁了,我没有坐过飞机,送飞机接飞机的机会都没有
我只能开着部计程车,在香港,九龙,新界这里去那里去.
拿水壶,洗厕所,开车门
三十八度披着一件猩猩皮,让人家照相就有我的份
不过不要紧,看相的说我会发财
希望如此,那我做人还会有点希望
这个生日,是我最难忘的,不是因为我可以上电视,
而是因为今天之内我失去了两份工作。
老天对我真不错,我很感谢他。谢谢,非常谢谢你
有我这种人垫底,大家都会开心
大家都会高兴,生活过得愉快一点
干杯,祝大家以后生活更加愉快!!!!!
这段独白,黄日华处理得非常感人。尤其是表情和情形的那种渐进式变化,心理得逐渐奔溃,从最开始的强作镇定,还开个玩笑,说“命运差不多也好,人家肯定不愿意和我换。” 然后他想起自己25岁的人生,一直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几乎没有舒心的日子,各种苦都吃过了。不过没关系,都习惯了。 但是25岁生日这天,一下子失去了两份工作。当然,其实这些工作也都无所谓,明天再找一份也不难。关键是这种愤懑,为什么老太爷总是和我过不去的委屈感,涌上心头。 说到这里,丁有健情绪已经失控,他留下了眼泪。 但是想想,这是公众场合,一个大男人当众哭泣还真是挺丢脸的,所以他赶紧抹了把脸,最后自嘲两句“有我这种人垫底,大家都会很开心” 结束了这段独白,起身独自离去。 黄日华不愧是优秀演员,这段戏的情绪把握得非常到位。把丁有健那种饱受生活摧残的内心,多年来积累的苦闷心情,在一瞬间爆发出来,但又点到即止。毕竟丁有健一直是大哥,他有自己的责任,他还不能痛快淋漓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种隐忍和憋屈,更加重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这段戏真是看得人非常难受。 特别是如果有和丁有健相似经历的话,会特别有那种共鸣。这种情绪的失控,是突然到来,如同雪崩一样。突然之间,然后你就记不清上一秒的剧情,总之就控制不住那样。 《义不容情》前面这些故事设定在6、70年代,当时的香港经济还没有完全起飞,很多底层人民都还在苦苦打拼。内地引进这部剧大概是90年代,那个时候大多数的家庭其实也都处于物质贫乏阶段,相信很多观众,尤其是农村的家庭对这样的生活经历一定特别有体会。 所以,真正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有很深的代入感,能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感受到剧中人物那种悲喜,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影视。 它一定得是大多数观众都有情感共鸣,它是立足于生活本身,从我们真正生活中挖掘出来的情节,艺术地再现。 想当年,这些优秀的港剧真是非常接地气啊。真正拍出了生活的那种感觉。 这部剧值得说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有太多让人感慨落泪的地方。黄日华也真是一个好演员。 说起来,这是黄日华在83版《射雕》之后沉寂了好几年之后,再次拍出的现象级电视剧。巧的是,剧中扮演云姨的演员 在83版《射雕》中就是扮演郭靖的母亲李萍。 她叫苏杏璇,也是TVB的老戏骨了。 这部戏中的演员,现在看来也都是演技担当,除了黄日华、温兆伦饰演两兄弟,其他女演员蓝洁瑛,刘嘉玲,周海媚,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真是港剧的黄金时代啊。
|